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大宏图·“县”在启航」重庆綦江:“工业老城”创新驱动促蝶变 “版画之乡”钟灵毓秀谱新篇

03:00

编者按: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变化,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央广网重庆4月12日消息 “在基层这么多年,我发现设备创新其实也很简单,简单点说就是要有‘三颗心’,有心发现缺陷、用心思考创新、精心施行改进,足矣!”王南乔坚定地说。


(资料图片)

刚刚完成阳极组装车间巡查检修的王南乔,还未来得及解下头盔,便带记者来到綦江旗能铝业分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聊起了他的发明创造。

航拍綦江高新区(央广网发 陈星宇 摄)

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产业工人的干劲、闯劲,也要不断依靠科技创新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面对新的发展目标,綦江这个曾经创造了共和国工业史上“八个第一”的重庆老工业基地、中国西部齿轮城,正聚焦创新创造,抢抓机遇,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创“高”领“新” 厚植创新沃土

重庆綦江高新区产业园内,道路宽阔平整、四通八达;一家家入驻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正酣;一个个落地项目加快建设,从有到新、由少集多……

“以前要3个人、1个小时,现在1个人、5分钟就能搞定,大大提高了电解槽外壳温度的测量效率。”作为綦江旗能铝业分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王南乔向记者演示他改进后的“测温枪”,满脸自信。

“以前都是工人用手持式测量杆,读取标尺测量电解质和铝液水平高度数据,稍不注意便容易被近1000℃的高温烫伤。现在将测量杆放入小车测量架读取数据,不再需要人工俯身贴地。”王南乔进一步介绍道,“电解两水平测量小车”的发明节省了劳动力,读取数据也更准确。采用新方法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工人被高温烫伤的安全事故。

王南乔演示他改进后的“测温枪”(央广网记者 白刁尹 摄)

在创新工作室这个“大舞台”,王南乔的技改、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天车加料箱改造解决了加料速度慢、布料不均匀问题;磨粉回料管改造后彻底解决月均堵料3次停工15小时的“老大难”故障;阳极组装悬链旋转光轮改造,消除了18个安全风险点……

这些年来,王南乔先后荣获“重庆好人”、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杰出人才突出贡献奖等称号。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了233项创新成果,4项获得国家专利,为提高设备生产利用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贡献了“创新力量”。

“作为老工业基地,我们在加快转型发展上下功夫,还着力提升创新能级。”綦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霍小燕介绍,园区正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重点实验室。截至目前,綦江高新区已拥有专精特新企业51个,高新技术企业83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9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0个。

一串串数字,印证着綦江工业创新、产业升级的温度和态度。

透过大屏幕,能够实时查看车间的运行状态;如果出现安全威胁或设备故障,会及时预警提醒……在重庆旗能电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旗能电铝)智能管控平台操作室内,创新气息扑面而来。

“从2014年投产初期实施信息化建设,到2018年推进数字化建设,再到2020年大力开展智能化建设,公司的科技创新实现了三级跳跃。”旗能电铝党委副书记朱洪彬介绍。

以“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市级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旗能电铝目前已建立完善了从公司层面到专业层面再到职工层面的全层级科技创新体系。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旗能电铝生产经营成效显著,生产技术指标逐年向好。

旗能电铝电解车间内,整齐排列的电解槽不停运转(央广网发 陈星宇 摄)

从老工业基地向制造业高地的蝶变,只是綦江铝材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綦江,像铝材精深加工这样形成产业链式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还有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汽摩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装配式建筑为主的建筑现代化产业。“铝材精深加工+汽摩+装配式建筑”三大新兴产业,把綦江工业化主战场“舞动”得风生水起。

小萝卜“蔸”出乡村幸福生活

红墙青瓦、院坝整洁,走进綦江区赶水镇石房村,仿佛进入了一个“萝卜世界”。广场上醒目的萝卜雕塑让人印象深刻,集中连片的萝卜田铺满山坡。

綦江赶水草蔸萝卜种植基地(央广网发 綦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石房村种植草蔸萝卜已有500多年历史,草蔸萝卜因形似当地用稻草编织的手工艺品“草蔸”而得名。近年来,石房村种植草蔸萝卜的农户越来越多,更吸引了不少村民返乡种植。李德模便是其中之一。

“2015年退役后在重庆一家报社工作。几年来,返乡创业的念头一直在我内心跳动。”李德模告诉记者,虽然有这个想法,但种萝卜到底能不能挣到钱,心里也没底。

“当时回到村里,张书记就带我来看了一块地,还安排农业技术人员作指导。”与赶水镇石房村党委书记张祥文的交流中,李德模得知几年前村里成立了“电商合作社”,对农户剩余的萝卜进行统一收购。有了这个“兜底”保障,李德模就不担心种出来的萝卜卖不出去了。

没了后顾之忧,说干就干。2020年以来李德模流转了180余亩土地种植草蔸萝卜,年均产量达300余吨,年收入在20万左右,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家门口”就业。

村民在采收赶水草蔸萝卜(央广网发 陈星宇 摄)

近年来,在推广扶持、规模化种植的同时,李德模所在的赶水镇还引进萝卜精深加工企业,开发萝卜干等产品,并依托草蔸萝卜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举办消费季,推动草蔸萝卜产业链条式布局、集群化发展。

在綦江区赶水镇麻柳村草蔸萝卜存储中心车间内,2000吨草蔸萝卜被整齐地封存在数百个坛子里,场面极为壮观。“每个萝卜都会经过工人挑拣、清洗、运输,最终品相合格才可入坛,工序十分严谨。”该存储中心负责人表示,萝卜储存最好的温度是9-12摄氏度,将泡菜坛埋于地下使其保持恒温,泡出来的萝卜才会口感脆爽,色泽鲜亮。

赶水镇麻柳村党委书记游永秀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立足萝卜产业发展,不断提升“造血”能力,采取“集体+村民”的运行模式,在带动村民发展产业的同时,还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村民从以前的不想种、不敢种,到现在的积极种、扩大规模种,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萝卜产业已成为拉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青枝绿叶果儿长,辛辣甘甜任人尝,东溪辣椒,就是好吃……”在綦江融媒体中心直播间,一个个红彤彤的辣椒是“主角”,主播拿着辣椒向网友介绍綦江辣椒产业的发展。

主播在直播间为綦江农产品带货(央广网发 綦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綦江区融媒体中心组建的大美綦江“红蚂蚁商城”电商平台,通过评选最美土货、讲述土货故事,媒体直播和网络主播为农产品带货。土产变成了特产、产品变成了品牌,“土货”的附加值高了,竞争力增强了。

“我们通过上千场直播带货,目前线上线下销售额已超7000万元,有效推动綦江农特产品‘出村进城’,打造了綦江人云端上的‘致富车间’。”谈起这些年的帮扶成果,綦江融媒体中心运维部主任金玉华颇感自豪。

綦江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曹长科介绍,近年来,綦江着力发展赶水草蔸萝卜特色优势产业,一产提档升级,二产、三产延展链条。2018年、2019年,以萝卜为主导产业,綦江分别成功申报国家级产业强镇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区常年种植萝卜10万亩,产业园产值达20亿元。

村美民富产业兴,“农”墨重彩新画卷。“下一步,綦江将扎实推进‘四千行动’,着力稳粮食、保耕地、固成果,加快谋创新、强基础、促融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谱写綦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篇章。”曹长科说。

农民版画谱绘钟灵毓秀新篇

碧水沿綦市,扁舟过几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钟灵毓秀的綦江,有着一种天马行空、古朴稚拙的版画艺术。

“綦江农民版画是当地变迁史的展览板,也是农民生活的艺术记载册。”在綦江农民版画院,56岁的李成芝正在堆满版画的画室里,勾勒着“綦江新农村新风貌”的最新版画草图。

李成芝在画室里勾勒最新草图(央广网记者 白刁尹 摄)

2011年,綦江农民版画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代表性传承人李成芝,是綦江“版画五杰”中唯一的女性。她投身版画静心创作30多年,用手中的画笔、刻刀,为乡村生活绘制出了一幅幅动人画卷。

綦江是农民版画之乡。这种源于明清年间的木板年画,是一种先在木板上雕刻出图画,再拓印而成的纯手工作品,题材多是农民的日常生活。

“我1985年参加了一个省级版画培训班后,自由、随心的创作意识便深耕于心。”李成芝告诉记者,农忙时节,她扛起锄头在田间地头劳作;农闲时,她拿起刻刀木板,把生活的场景刻在木板上,拓印在纸上,再挂在墙上。

近年来,綦江将綦江农民版画作为一张名片,加强传承培训、普及推广。组织开展了版画公益培训活动、文化节,推进綦江农民版画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院坝;并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版画培训活动。

綦江农民版画作品的相关衍生品(央广网发 李成芝 摄)

“每年寒暑假都会有几百名华裔孩子来我们这里参加培训,再通过他们把綦江农民版画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李成芝说。随着綦江农民版画越来越受欢迎,常常会“一画难求”。在巩固脱贫攻坚的帮扶车间里,在当地中小学学生的课本上,在旅游文创衍生产品的开发中……綦江农民版画也频频亮相。

綦江是一块红色的沃土,是川渝黔边红色的摇篮,在重庆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这里诞生了重庆最早的中共基层党组织——中共綦江支部,孕育了“英勇善战、屡建功绩”的红四军军长王良,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

安稳镇如今还存留有红二团指挥部旧址、观音桥战斗遗址;流传着红军观音桥战斗、一碗羊肉汤等长征故事。近年来,綦江在崇河村打造红军街,推动乡村文旅发展,年均吸引近10万人参观学习。在此开了20多年餐馆的罗德开说:“以前一年最多能赚两三万元,去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

王良同志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央广网发 綦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将红色文化转化成旅游资源,綦江走出了自己的路。近年来,綦江通过开展“重走长征路”“长征路上学党史”等活动,已吸引来自全国各地2000多个党组织30余万人次参加。綦江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增大,红色旅游的知名度逐步提高。

大好春日开新局,百业振兴劲头足。綦江区委书记姜天波满怀信心,“2023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未来的綦江,将努力实现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中奋力谱写‘多彩綦江·创新之城’新篇章。”

綦江,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新型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蝶变提级,加速崛起。

【百家读城】

多彩綦江 创新之城

□代浩

綦江,江以綦名、地以江名,拥水而生、依山为城。

清晨早起,观古剑山巅天光禅音云海漫卷;傍晚倚栏,看老瀛山麓丹霞夕照壮美雄奇;夜阑深座,赏星河浩瀚苍穹横亘。早春踏青,喜看百鸟欢歌万芳吐蕊;酷暑炎夏,独享清静凉爽天高云淡;秋意纵横,雪舞天地。

这里,地处渝南黔北,交通便利,渝贵铁路、川黔铁路、三南铁路纵横交错,渝黔高速、綦万高速、江綦高速贯通全域,更有连接中心城区的市域铁路C5线建设在即。

这里,一片山水美丽之地,清波粼粼、青山如黛。东溪古镇、横山旅游度假区、高庙坝旅游度假区点缀其中。在繁杂都市中,咫尺之间,可得清静。

这里,一片人文丰厚之地,岁月悠悠、脉脉相承。粗粝指掌在雕版上翻飞,绘就人生百态;唢呐川钹拿在手,五音六律里边有。与山川綦色,完美融合,如歌如画。

这里,更是红色记忆之地,有着光荣的过往。

1935年1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到綦江,摆出红军主力直逼重庆的态势,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同时,也为四渡赤水创造了宝贵战机。“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英勇善战、屡建功绩的原红四军军长王良,就是綦江人。

最厚重的人文总能孕育最进取的态度,岁月静留痕、时代发新声。这里,是著名的中国西部齿轮城。曾创造了共和国第一批汽车齿轮、第一辆自卸载重汽车等“八个第一”。

迎着新时代的浪潮,这方老工业基地,已成为新型工业化主战场。以卫星制造和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消费品工业(大健康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汽摩整车及零部件、铝铜材料、高端复合材料、电子信息制造、信息安全、绿色食品、节能环保、新型建筑材料(装配式建筑)等八大产业链条发展,1.2万亿方页岩气整体连片开发,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新的重要力量,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扎实推进,重庆移通学院、德国埃森大学等高等院校强势入驻,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智”向新生,“綦”享未来。这座城市,蓬勃生长;这座城市,青山碧水。

(作者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统筹:陶玉德

记者:肖庆华 白刁尹 向荣(实习生)

编审:林韦玮 王文伟

视频:陈智列 龙艳 田苗苗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