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江口县鱼良溪村:残疾人住进“幸福家园”

编者按

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展示过去五年来贵州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和未来5年发展的方向,彰显新时代我省残疾人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促进贵州残疾人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现特推出“精彩贵州残疾人”系列报道,讲述贵州残疾人精彩故事,传递贵州残疾人好声音。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阳光幸福家园,一条印有“共同富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字样的横幅映入眼帘。


(相关资料图)

良溪村阳光幸福家园始建于2016年5月,是铜仁市第一家村级残疾人集中托养场所。目前已建有护理保健室、文体活动室、康复室、心理咨询室、劳动(生产)场所、食堂、宿舍及洗浴室,服务29名残疾人。

多年来,通过发展生态高效农业,鱼良溪村大部分老百姓已经过上好日子,然而村里116名残疾人却跟不上全村共同富裕的脚步。

如何让他们跟上全村的发展步伐,是摆在鱼良溪村支两委面前的迫切任务。2015年,村支两委一致决定:把全村半劳动力和弱势群体接出家庭集中托养。

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的关心和帮助下,在村委会后面的团董坡上,鱼良溪村阳光幸福家园开建。2016年春,村里的12名残疾人正式入住。

入住的残疾人免吃免住,根据残疾程度被安排到力所能及的劳动岗位上,每月按岗位不同发放400至1300元的报酬,阳光幸福家园将困难残疾人从政府兜底转化为务工增收。

姚金花在食堂里帮助做饭菜

走进阳光幸福家园大厅,正在打扫卫生的姚金花笑呵呵地迎了出来。现年61岁的姚金花身高只有1.1米,2016年入园后,不仅要在食堂煮饭,还要照料残疾人,是这里的“大管家”,每月收入2600元。此外,姚金花的老伴唐秀清负责养猪,每月收入1300元。老两口在阳光幸福家园吃住不花一分钱,每月还可增收3900元。

32岁的肢体残疾人杨小龙来到阳光幸福家园已有4年,主要在烤酒坊做一些辅助性工作,同时照顾同在一个院子里的敬老院老人,每月有1200元收入。

杨刚祥在烤酒坊冲洗地面

52岁有言语障碍的杨刚祥也和杨小龙一样,在烤酒坊从事辅助性工作,每月600元报酬,几年下来,存折上已有2万多元的存款。

“以前在镇里靠开按摩店为生,一个月的收入去掉房租后所剩无几。”22年前因病双目失明的冉龙旭告诉记者,“新楼建成后,村里为我专门设了按摩室,在这里还有人护理,还可以通过按摩增加收入。”

冉龙旭在给老人按摩

阳光幸福家园给鱼良溪村残疾人提供了一个生活、娱乐、劳动、康复的温馨家园。在这里,通过集中托养、轻度残疾人照护重度残疾人,开设残疾人辅助性工作岗位,实现了重度残疾人有依靠,轻度残疾人通过劳动有收入,困难残疾人家庭收入明显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老养残,残助老,老人过得幸福了,我上无老下无小,以前生活靠低保,阳光家园老托养,还能挣点钱,不给政府添麻烦,感谢党的好政策,这辈子无顾虑了。”阳光幸福家园墙上的标语道出了残疾人的心声:他们在这里互相抱团、相互帮助,通过劳动付出,体面而又有尊严地生活着。

阳光幸福家园里的残疾人能够幸福、有尊严地生活,离不开杨再练的付出。

现年65岁的杨再练2004年当选鱼良溪村村支书,是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杨再练开心地和残疾人在一起

19年来,杨再练为鱼良溪村的发展呕心沥血。村民们纷纷住上了小洋楼,杨再练却还住在1985年修建的平房里,可这个平房他也难得回去,因为他和村支两委的成员每天晚上要轮流在阳光幸福家园值班。

为维持阳光幸福家园的正常开支,村里大力发展果蔬产业和特种养殖业,实现生活物资自给自足并外销创收。入住的残疾人从2016年的12人到如今的26人。

近年来,鱼良溪村还成立了残疾人合作社,建起了农业培训基地、农家乐、烤酒坊、酒店、鱼塘、养猪场,种植了水稻、高粱、玉米。

“这里的残疾人靠劳动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希望全社会共同关心残疾人。”在杨再练看来,鱼良溪村只有大力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才能为残疾人提供更多辅助性就业岗位,才能有钱支持残疾人事业,带动残疾人共同致富。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军

编辑/罗亮亮

二审/李冰

三审/金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