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赛季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半决赛昨日在江西上饶赛区揭幕,如果将本赛季转会至深圳女排的六名运动员计算在内,天津渤海银行女排总计有28名运动员(天津队报名排超联赛22人)参与本赛季排超联赛四强阶段的争夺。不论冠军的最终归属如何,天津女排俨然已成为本赛季排超联赛的最大赢家,这也是天津“排球之城”建设工作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与成功。
天津排球项目一直以来都在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进行可形成良性循环的实践性探索。天津女排的退役运动员都得到了妥善安置,老一批运动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对于现役运动员,天津市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则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方案。例如本赛季转会至河北女排的赵可心、张萌、张怡璐、王静怡四名运动员,不仅有机会在顶级联赛中得到锻炼,个人学历教育等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本赛季还有张馨月、刘鑫、孟婉婷、卞敏璇、杨琳琳和王佳敏六名天津女排运动员转会至深圳女排,她们也帮助该队闯入本赛季排超联赛四强,进一步提升了自身技战术水平。据统计,本赛季参加排超联赛的天津女排运动员总计高达32人。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沙滩排球选手杨琳琳,她的“双肩挑”(沙滩排球和室内排球)模式就是市排管中心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为其量身打造的,通过两种模式互补,以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类似杨琳琳这种“一人一策”的模式在天津女排历史上并不少见。2020年初,于鋆炜就被天津女排输送至塞尔维亚拉伊科瓦茨铁道工女排俱乐部队,在国外的联赛中历练提高。天津女排在每个赛季排超联赛前后都会积极运作符合条件的运动员出国打球,为运动员创造锻炼机会的同时,也同步提升了天津女排的整体实力。2019年,陈馨彤、陈博雅还曾被输送至日本东丽箭女排俱乐部队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专项集训,全面提高自身能力。
天津排球将持续地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打造出“天津模式”。这一系列的举措证明天津培养排球人才的出发点是为每一名运动员制定适合的培养路线和发展方式,让她们都有好的出路和“出口”。也正是这一系列的举措让更多的排球人才愿意选择来到天津,从而为天津排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的保证。(谢晨)